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还没有齿轮国家标准,采用的是前苏联标准, FOCT 1643-1946。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齿轮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经过第1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才逐步地制定了齿轮标准,如JB179-1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它是经过分析、研究和验证前苏联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由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以后又修订为 JB 179ー1983。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又先后对锥齿轮、蜗轮蜗杆、通用机器、切齿机床、刀具、量具发布了标准和指导性文件。这些标准虽然不算先进,但对促进我国当时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齿轮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并与 ISO /TC60相接触。为改变我国齿轮行业的落后局面,参照IS01328:1975标准于1988年制定了新的齿轮标准。由于当时制定标准的原则是“参照”,没有等同采用,所以新标准在齿轮的设计、工艺、机床、刀具等方面仍然与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走向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决定等效采用IS0标准,然而齿轮行业仍然在等效或等同问题上争论不休,使中国齿轮行业延误了贯彻 ISO 1328:1995标准的最佳时期,致使当时编写的有关齿轮方面的书籍、文件、产品标准观念仍然有些落后,影响了我国齿轮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引领标准,标准又推动市场。谁创新走在前头,谁就引领标准发展,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齿轮标准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标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齿轮国家标准。
(本篇资讯源于西格传动小编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www.siggear.cn)